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PG电子入境旅游市场持续繁荣 外国人在沪解锁文旅新体验

PG电子  新华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过600万人次,稳步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也见证着中外民众在你来我往中相知相近。   2025年伊始,沪上文旅市场呈现活力四射、持续繁荣的景象,入境游客与上海市民共同开启上海新年旅游市场“开门红”,解锁文旅新体验。   更方便的“China Travel”   随着中国不断优化免签政策、提升入境效率、完善移动支付,绝大多数景点实行免预约,“China Travel”吸引力持续提升。在沪上景区和街区,“打飞的”来短期旅行的国际游客明显增多。   2024年12月31日晚,斯洛伐克游客在“上海新春第一游”体验非遗拓印。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2024年11月起,中国面向斯洛伐克游客推出入境免签政策,这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斯洛伐克游客马里安和卡特琳娜选择在上海跨年。他们期待来华已久,免签政策成为加快安排行程的“催化剂”。   近日来沪的日本高松游客久保正笃也向记者介绍,早前当地人办理中国签证需至少提前一个半月准备,如今则是“说走就走”,人们周末游、短途游很方便。   携程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1日,我国入境游整体订单同比翻倍,其中来自韩国、日本的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45%。上海是入境游客最偏爱的跨年目的地之一。   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向游客提供多语种文旅资讯活页和手册。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韩国游客李世英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输入“Shanghai Travel”便收到了无数条“必去清单”,她采纳网友建议去了外滩、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以及武康路街区。李世英说:“哪怕只会一点点英文和中文,在上海都可以玩得很自在。地铁、移动支付和外卖,都很方便。酒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以及上海市民也很友好,给了我很大帮助。”   在线下,各部门也携手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从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等方面为外籍人员提供便利化服务。与之相距不远的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中文、英文、韩文、日文等多语种指南手册持续更新,将最新的文旅资讯提供给刚入境的旅游者。   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保健、购物等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马里安和卡特琳娜告诉记者,上海城市景观美不胜收,而文化体验魅力还要大于观光。他们在跨年之夜来到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地区撞钟祈福、品尝热气腾腾的龙华素面、体验非遗拓印制作等——这些传统节庆活动日益为欧美游客关注——他们大赞此行“超乎想象”。   2025年1月1日,人们在豫园商城的凝晖路赏灯。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泰国游客阿琳近日专程带着女儿“打卡”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和她同行的泰国游客们也都为场馆内珍贵的陨石藏品、互动性强的展项惊叹,“我们学到了许多宇宙知识,也直观感受到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认为,不仅是传统旅游观光景区,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和复古市场以及那些能体现上海乃至中国高速发展的资源都将迎来更多游客。   与游客“双向奔赴”的是,上海文旅资源供给持续丰富。“上海国际中转旅客半日游”项目自2024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已接待超过4000名外国游客,超九成游客给出了“非常满意”评价。多用途预付费卡“Shanghai Pass”推出,其支持的文旅场景日益增多。上海旅游节、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等文体旅商展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上海全新升级的一日游、两日游乃至六日游线路及产品,精准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2024年9月20日,2024年第35届上海旅游节的重磅文博活动——“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上海还与多地开展合作,联袂呈现中华传统文化。自2024年9月20日至2025年1月3日举办的“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吸引海内外游客达30万人次,实现文创收入突破千万元。挪威网球运动员卡斯珀·鲁德此前来沪参赛之余观展,感叹“这里的展品仿佛将时光倒流,带我们‘穿越’中国的历史长河。”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自2025年元旦至春节期间,上海有百余项非遗体验活动将拉开帷幕,遍布16个区,预计各类文化活动会进一步丰富,满足中外游客不同文化“味蕾”。   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一座好的旅游城市,首先经得住本地市民日常的审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此轮“China Travel”中,入境游客呈现旅行方式散客化、目的地小众化、体验内容生活化等特点。游客眼里的风景,与本地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2024年12月15日,导游(左一)带领新加坡游客(左二)逛上海的菜市场。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上海市中心的乌中市集,整齐码放的鲜果鲜肉摊位、饭香四溢的小吃店,让新加坡游客李远丰一家沉浸在温馨的“烟火气”中,他们还用现金支付方式购买了一袋金桔。得知上海许多菜市场都是如此干净整洁,李远丰说,“在这里买菜心情一定不会差。”   徐家汇书院的少儿区装饰色彩明快,孩子们围着放满书的矮柜席地而坐、愉快阅读。少儿区外的过道上,拖着行李箱的国内外游客轻轻经过,用手机、相机留下图书馆精妙的建筑设计和斑驳光影,跟随志愿者了解上海徐家汇区域的“前世今生”。   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新增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园、完成100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新增30个社区长者食堂、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这些既是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内外游客的“City Walk”选择、提升他们探索城市便利度。外国人“邂逅”本地百姓生活,看到一座“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朝气蓬勃的城市。   迎接新年,华东理工大学留学生劳拉·施密特—格拉泽与约40名留学生同学参与了“上海新年第一游”的文艺演出,她为此非常兴奋,“这座城市把文化保护得很好,大家都可以参与体验!我那些在德国的朋友们,听了也非常感兴趣。”   “上海正在从‘主客共享’变为‘主客共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大文旅”让中国的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互动、互存、互惠。
22 2025-01

PG电子香港故宫文博馆展出清代军事文物

PG电子  新华社香港1月21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1日为专题展览“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揭幕。展览将于1月22日起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将展出约19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文物,包括18件国家一级文物,如乾隆朝仿努尔哈赤御用盔。这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今年共同呈献的3个新展览之一。   在当天举行的开幕典礼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表示,此次展览展现了故宫文化魅力。策展团队精挑细选的珍贵文物不仅反映清代的军事武备发展和尚武精神,还展现了清代宫廷军事艺术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主席孔令成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以来,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艺术瑰宝先后在该馆12个展览中亮相。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增进观众对清代军事文化的认识。   此次展览分为6个单元,展品包括弓箭、刀剑、马具、绘画、织品和科学仪器等。展览分为四期,每期展出时间约为3个月。除展览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包括专为儿童而设的互动工作坊。
22 2025-01

PG电子新春走基层丨江苏无锡:桃乡的年味有点甜

PG电子  新华社南京1月19日电 题:江苏无锡:桃乡的年味有点甜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   “咚咚锵锵……”1月18日,江苏无锡“水蜜桃之乡”阳山镇山南头文化艺术村内锣鼓喧天、人头攒动,一场阳山年味市集吸引大批周边乡镇居民和外地游客。   市集摊位上,村民自制的麦饼、青团、年糕等小吃琳琅满目,更有桃胶肘子、桃胶银耳羹等阳山特色菜肴吸引食客驻足品尝。现场还有阳山马灯、桃花旦、腰鼓舞等民俗表演,让人感受浓浓乡村年味。   住在无锡市区的姚乐乐带着10岁的儿子一大早赶到阳山,和父母一起准备摊位,售卖自制的咸肉、桃胶、萝卜丝饼等美食。“我爸妈是地道阳山桃农,现在种桃收入还可以。”姚乐乐说,儿子一放寒假就要来凑乡村市集的热闹。“他摘桃、采桃胶都会,特别喜欢阳山的田园风光。”   姚乐乐的家乡因“一条桃路走到底”,有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去年阳山水蜜桃产量达3.5万吨,产值接近10亿元,整个桃产业链产值超过20亿元。   除了传统种桃、售桃,阳山还打造一批特色旅游项目。记者在年味市集周边发现,多家咖啡馆、特色民宿、美术馆等现代休闲空间,吸引大量村民和游客“打卡”。   “95后”游客高单在年味市集一顿“逛吃”后,走进当地的众象美术馆,体验非遗“纳福”雅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阳山市集,兼具乡土传统特色和人文气息,很适合年轻人来逛。等春天桃花盛开或是夏日蜜桃成熟,我一定会再来阳山深度游体验下。”高单说。   游桃林、访桃人、听桃事、品桃诗,外地游客不仅可以在阳山体验桃文化,还能吃农家饭、住农舍、干农活,全方位感受桃乡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记者了解到,去年阳山接待游客超230万人次。   “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有很多村民、游客来喝喝咖啡、看看书,店内人气很旺。”阳山一家网红咖啡店店长万佳炜说,他们特意开发多款水蜜桃主题的咖啡饮品、甜品等,深受顾客欢迎。“今年春节我们不打烊,希望游客在阳山感受到乡村的活力和魅力。”他说。   “阳山的年味不仅是舌尖上的甜蜜,更是村民丰收致富的喜悦、游客流连忘返的满足、乡村振兴结出的累累硕果。”无锡阳山旅游度假区负责人说,未来当地将继续通过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桃文旅+”复合型产品业态,让一颗蜜桃在阳山找到无限可能。
22 2025-01

PG电子听文物讲故事丨《洛神赋图》:跨越千年的惊鸿一瞥

PG电子  新华社沈阳1月20日电 题:《洛神赋图》:跨越千年的惊鸿一瞥   新华社记者赵洪南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色女子,她是水中仙女洛神。洛神何如模样,没人见过。只知道曹植的《洛神赋》中这样描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一个幻想中出现的仙女,就这样被曹植的华美文字化成了声色灵动的具体形象。洛神也因这篇文学名作,成了天下无双的美人。在曹植离世的一百多年后,东晋画家顾恺之把《洛神赋》画成一幅绮丽多彩的长卷,洛神复活在他的笔下。遗憾的是,原作已经亡佚,《洛神赋图》以摹本的形式流传下来。   近日,被认为最接近原作的宋摹本《洛神赋图》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展出。前来参观的人们排队一小时,只为一睹《洛神赋图》的风采。   《洛神赋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洛神赋图》戏剧般地描绘了曹植于洛水边与洛神相遇,互传情愫后,又因人神殊途,不得已分离的故事。辽宁省博物馆在展览中用现代语言将其分为“五幕”:邂逅、定情、情变、分别、怅归。   展出的这幅绢本长卷,画面上布满岁月的烟尘,但画中的人物情景清晰可见。洛神是长卷的主角,她一次次出现在画面中,演绎着曹植《洛神赋》中无望的人神之爱。洛神从天外飞来,伴随她的是龙雁祥云,是奇花异草,是群仙翩跹。画家用柔软飘逸的线条,细致地勾勒出洛神的形象,画出她深情惆怅的表情。   曹植也是长卷的主角,他和洛神遥遥相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画中的曹植,是被随从簇拥的王公贵族。他的目光,和周围人的视线不一致,始终专注地凝视着洛神。曹植在画中的形象沉稳端庄,却让人感觉怅然若失。   董宝厚说,这幅画很重视对眼神的描绘,千愁万绪都在“眼”里:从曹植与洛神眼神互相对视,到曹植含情脉脉地看着洛神远去,还有洛神依依不舍地回眸曹植……通过对眼神的描绘,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洛神赋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仙”画作。   《洛神赋图》是将绘画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传世经典画作。画中的鲸鲵、水禽等形象大多取自《山海经》;人物服饰、车船等描绘皆符合当时背景,如曹植当时被封为“陈王”,在画中他的出现一般会有华盖、仪仗队;在人神的区别上,曹植的衣服自然下垂,而洛神的衣服是飘扬的,可以说人神殊途的基调贯穿全篇。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洛神赋图》,虽是宋代摹本,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原作风貌,反映了六朝祖本的章法布局,“晋尚故实”的时代风格。可以说,在原作不存在的情况下,它被看成是下真迹一等,是研究以顾恺之为代表的魏晋时期绘画作品不可绕开的一幅。   “特别是《洛神赋图》采用图文结合的连续式布局章法,是目前所知《洛神赋图》中唯一在画面中书写有赋文的宋摹本。”董宝厚说,然而,这一摹本上的文字到底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学界对于图中赋文的认识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摹本上的文字可以确定是宋人所写,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疑问终会解开。
22 2025-01

最新动态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PG电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赣ICP备1700819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